
中新网河北新闻9月9日电 (张桂芹 裴福浩)今年以来,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以标准化、专业化、便捷化、长效化“四化”工作法为抓手,提升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成效,为辖区和谐稳定注入司法动能。
纠纷化解标准化
法院建立“先行调解、高效审理、诉后延伸”立体化解纷体系,让解纷流程更规范、效率更高效。前端深度联动行业性调解组织与特邀调解员,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物业、道路交通、行政纠纷、涉企案件等专业调解室,严格遵循自愿原则,对适宜案件第一时间启动、精准委派先行调解程序。今年以来,共先行调解各类纠纷652件,成功化解554件;中端创新“快审+精审”双轨并行模式,速裁审结案件325件、民事审判庭审结案件486件,审时与去年持平;末端聚焦辖区金融借款、保险、旅游等类型化纠纷多发态势,系统梳理类案成因与行业治理漏洞,向保险机构、文旅部门、金融机构等发送司法建议6条,回复率达100%。
纠纷化解专业化
法院将人民法庭作为基层解纷“桥头堡”,创新打造“1234”工作机制——坚持“一个”服务基层核心思路、用好线上线下“两大”服务平台、创新规范化+精准化+联动化“三化”举措、构建庭社+庭所+庭企+庭校“四联”机制,着力把法庭打造成定分止争的坚实阵地。今年以来,辖区5个法庭共审结案件1402件、其中调解结案914件(同比上升19.8%)。聘8名特邀调解员化解涉农村、民生矛盾。“嵌入式”设立法庭执行工作站,每周四固定到法庭协助开展执行立案、线索核查工作,对执行中可调解的纠纷就地化解,实现“审判+执行”联动。自2025年3月起接待咨询300余人次。
纠纷化解便捷化
针对婚姻家庭、邻里纠纷“法结易解、心结难消”的特点,宽城法院联合县妇联、县民政局等部门,创建“宽和姐”调解先锋队,覆盖18个乡镇,化解婚姻家庭等纠纷75起,有效避免矛盾升级。同时,选聘经验丰富的退休法官常驻县综治中心,统筹开展调解指导、以案释法、委托调解、速裁快审等工作,推动司法资源与基层治理资源深度融合,实现“资源整合、信息共享、纠纷联调”。此外,创新设立“河北千鹤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司法保护工作站”,构建“行政执法+司法保护+公众参与”联动机制。
纠纷化解长效化
推行“法官自评+庭室交叉评查+审管办抽查+全院全面核查”的评查办法,对办案流程或案卷质量存在瑕疵的法官单独发送提示函,明确整改时限,督促其强化自纠自查、规范办案归档,助推案件办理流程与质效双提升。针对婚姻家庭、物业管理、损害赔偿等重点矛盾纠纷,法院杜绝“一判了之”,通过电话回访、入户走访等方式,向案件当事人或知情人了解后续情况,对仍有疑问的当事人,围绕争议焦点再次释法明理,真正实现“案结事了人和”。(完)
(编辑:)